我市安排部署“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
后勤口各职能部门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组,从6月8日开始至6月30日,对主院区、温江院区、科技园区的治安、消防、危险化学品、水电气暖设施设备、建筑施工、医疗设备、食品、物业设施等进行了全面深入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参会人员认真听课并积极参与讨论,均表示此次会议收获很大。省内各地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变态反应科、呼吸内科、儿科、皮肤科等从事有关变态反应领域相关科室约150人现场参会。
我院过敏性疾病诊治中心团队一直致力于此领域工作,尤其在过敏性疾病特异性免疫治疗慢病管理、药物、食物过敏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此次学习班的顺利召开,有利于推动四川省变态反应事业发展,充分体现了我院在四川省变态反应事业中的起到的引领及区域辐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院在省内乃至全国在此领域的学科影响力。会上,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良录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周薇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祝戎飞教授及省内相关领域多位知名专家,就过敏性鼻炎、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严重过敏反应等过敏领域常见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进行了系统授课。来自云南、重庆、广东、黑龙江等地的变态反应领域同道约1700人次线上参会为祖国培育更多具备心中有爱、知识扎实、本领过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经过13名教师评委和10名学生评委评选,综合10名候选人通过PPT展示的自身学业成绩、学术研究、科技创新、文体竞赛和公益活动等多个方面成果及评委提问、评分,最终评选出2014级临床医学八年制曾皓等5名同学获得2020年度本科生华西英才特等奖。年级 专业 姓 名 2014 临床医学八年制 曾 皓 2015 临床医学八年制(创新班) 黄伟嘉 2013 临床医学八年制 李佳坤 2013 临床医学八年制 王子淮 2017 临床医学五年制 葛玲玲。他的付出受到了尼泊尔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其中,我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金晓东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国医疗队给尼泊尔伤员带来了真切的帮助。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五年评选一次,是我国劳动者的最高荣誉。晚上19:00,他的身影又出现在成都市定点医院。
求实创新专科建设,创发展型支部。1月22日早上7:00,他前往广安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指导工作。
金晓东作为病房医疗组组长,运用华西医院在历次应急救援中积累的经验,主动联络该国军、地医院,建立分诊制度和分级医疗救治体系,使当地一度混乱的医疗救治逐步走向正轨,形成了检伤、诊断、治疗、病房观察、转诊的一体化治疗模式,伤员的救治很快从最初的忙乱转为有序有效。对内营造民主、和谐、团结、奋进的氛围,党务公开。长期以来,金晓东的身影一直活跃在中国历次重大事件的医疗救援活动中: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2年云南彝良地震、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2014年云南昆明暴恐事件、2014年江苏昆山粉尘爆炸事件……在这一系列重大应急事件中,金晓东作为国家医疗队或省医疗队的重要专家、负责人,都深入前线参与了医疗救援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受到了组织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高度赞扬。同时,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在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名列前茅,金晓东作为科室主要学术技术骨干,在科室管理与学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所带领的支部多次获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表彰,并作为先进支部代表介绍基层党务工作经验。这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金晓东同志的部分活动轨迹希望学校继续加快推动华西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早日验收投入使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器官移植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郑树森院士作了肝癌肝移植的理论与技术创新的专题报告。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病理科主任,全军临床病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会长卞修武院士作了主题为肿瘤演进与分子功能可视化的报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董尔丹院士作了主题为培养合格的医师科学家的报告。
在国家和民族遇到重大危难、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挑战的时候,华西人充分发挥我校华西医学的整体优势,做出了重大贡献。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名誉院长,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张英泽院士作了发现与发明对自然科技进步的辩证关系的主题报告。
雷朝滋司长在致辞中代表教育部向四川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特别是省发改委对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向推进项目建设的科学家团队、管理团队、工程建设方面表示崇高敬意。在下午的院士论坛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世界卫生组织(WHO)防聋合作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院院长韩德民院士作了主题为健康医学新时代人才战略的主题报告。国家教学名师,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院士作了主题为我国原创细胞因子药物转化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报告。此次院士论坛的召开,对交流研讨如何充分发挥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作用、加快现代医学与生物医药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转化医学两栋大楼均已封顶并计划于明年年初投入运行,这标志着定位于国际一流、装备先进、高度综合集成、开放共享的生物治疗转化医学设施即将开启新时代的创新引擎。随后的院士论坛上,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刘德培院士作了内源性过氧化氢昼夜震荡调节近日钟专题报告。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肿瘤药理学家,中国药学会、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丁健院士作了肿瘤治疗的精准与挑战专题报告。他指出,学校正在以医学+和信息+为引领,进一步释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加大力度推进医工结合的医学+信息、医学+材料、医学+制造三个中心和5G模式下的医学转化应用平台建设。
魏于全院士围绕建设背景、发展前景、总体建设方案、工作进展、后续重点工作等方面介绍了华西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他强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四个面向要求,特别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建立新机制、坚持高标准、推动融合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城市。
华西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后,将成为规模最大、综合集成度最高的、装备最先进的、高度开放共享的生物治疗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治疗转化医学的发展、加快成果应用及产业步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建设意义更加重大。
她说,华西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成,将有利于我省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有利于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我省发展实效,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对提升我国生物治疗研究的科技创新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李为民院长在主持讲话中表示,由学校牵头申报的生物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项目,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各级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华西医学成立110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为国家、为社会创新创造提供了强大的活力。开幕式由我院李为民院长主持。
广大川大华西人誓将在转化医学中心的有力支撑下,全面推动三中心一平台建设,以医工结合为抓手,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华西医学努力奋斗。11月26日,2020华西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院士论坛在成都召开,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杨昕,校长李言荣院士,生物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项目首席科学家、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院士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5位两院院士和四百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这也是华西医院院士论坛历年来院士莅临最多的一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妇产科重点学科主任马丁院士作了医学临床研究概念与意义的主题报告。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院士作了谈转化医学的中国实践的专题报告。
空军军医大学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主任,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陈志南院士团队边惠洁教授作了COVID-19发病特点及防控趋势的主题报告。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列为科技工作的四个面向之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特别是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这些充分体现了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对华西医学和华西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来说是非常好的机遇。
他说,四川大学牵头的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转化医学综合楼即将投入使用,正面临从建设阶段向开放运行的阶段转变。同时充分发挥好项目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作用,抢占转化医学研究的制高点,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价值链、资金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我省生命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因工作安排无法到达现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宁光院士以及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张运院士,通过视频录播的形式为与会人员作了主题为超声显像技术诊断冠脉微循环研究进展智慧医疗与未来医学的专题报告。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刻认识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高校科技创新和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充分汇聚各方面创新要素,有效发挥人才创新积极性,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创新引领责任。
杨昕副主任在致辞中代表四川省发改委向长期关心支持广大医学项目建设的有关部门和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向实施项目建设的四川大学和川大华西医院致以崇高敬意。李言荣校长在讲话中代表学校向教育部、四川省有关部门领导,向各位院士和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华西医学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向参加本次论坛的来宾表示欢迎
培训中,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主任、MAGIC中国中心主任孙鑫教授介绍了我院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研究中心作为我国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发源地的发展历程以及多年来与国际MAGIC组织建立的紧密合作。本次培训为我院高质量指南制定临床人才的积累奠定了基础,为稳步推进医院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及快速推荐的制定研究体系和人才团队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
国际MAGIC组织创始人、首席执行主任,挪威奥斯陆大学Per Olav Vandvik教授也通过录播视频向本次工作坊的举办表示了祝贺。2020年1月,经医院批准,在循证医学中心下成立指南快速推荐与应用研究室。